跳到主要內容

認清自己

不必站在50歲的年齡,悔恨30歲的生活,也不必站在30歲的年齡,悔恨17歲的愛情。

我們不能站在後來的高度,去批判當年的自己,這不公平。

如果重來一次的話,以當時的心智和閱歷,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,是著和自己和解吧,去接受每個時期的自己。


櫻木花道(來自漫畫《灌籃高手》)是一個生動的例子,用他來說明「認清自己」這個概念再合適不過。

在故事的開端,櫻木花道對自己是籃球運動員的角色並不清楚。他之所以進入籃球隊,只是為了接近晴子,對籃球毫無興趣,甚至對自己的運動才能也缺乏深刻的認知。然而,隨著他開始不斷地接受訓練、面對挑戰以及與隊友們並肩作戰,他逐漸認清了自己的潛力與熱情所在。他發現,自己並不僅僅是一個為了追求某人而打籃球的人,而是一個能夠用行動感染他人、並在籃球場上發揮影響力的球員。

此外,他從起初的自大與莽撞,慢慢學會了謙遜與合作。他明白到自己的不足,開始正視基本功的訓練,並願意向比自己有經驗的隊友或教練請教。他不僅認清了自己的長處(運動能力、毅力和熱血),也認清了自己的短處(如技術不足與過於衝動),這使他能成為更加全面的球員。

櫻木花道的成長旅程正是一個不斷認清自己、突破自己的過程。他的例子提醒我們,認清自己不是一瞬間的事情,而是通過不斷嘗試、失敗、反思與成長,逐漸建立的一種對自我的深刻理解。

你對櫻木花道這個角色是否也有特別的感受?或者他的哪部分成長讓你印象最深刻呢?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梗圖成語:度日如年

「度日如年」真是一種沉重的感覺啊,彷彿時間被拉得無比漫長,日子過得像是在磨練耐心。

巴菲特語錄 28 買下我知道會成功的事物,然後把它持有一輩子。

這句話「買下我知道會成功的事物,然後把它持有一輩子」是巴菲特價值投資哲學的經典濃縮。他不只是買股票,更是買企業——而且是那些他深信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。

巴菲特語錄 25 保持冷靜並專注於你了解的事物。

這句話「保持冷靜並專注於你了解的事物」完美體現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核心: 能力圈(Circle of Competence) 。

巴菲特語錄 27 不要嘗試預測短期市場波動,專注於長期的投資價值。

這句話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核心之一,也是他數十年來成功的關鍵。他一再強調: 市場短期是投票機,長期才是秤重機 ——也就是說,短期價格波動往往反映的是情緒與投機,而非企業的真實價值。

巴菲特語錄 26 投資不是賭博,你應該在一個你完全了解的領域內進行。

這句話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精髓之一,強調了他所謂的「能力圈」(Circle of Competence)概念。他認為,投資不是靠運氣或直覺,而是建立在深度理解與理性判斷之上。

巴菲特語錄 23 成功的關鍵是找到能夠改變世界的好公司。

尋找那些 能夠深刻影響世界、推動人類進步的企業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