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台灣的民主歷程中,有一個名字始終閃耀著不屈的光芒——鄭南榕。他不是政客,不是軍人,而是一位編輯、一位思想者、一位用生命捍衛言論自由的烈士。
他的故事,是在暴雨中挺立的身影,是在黑暗中點燃火光的勇者。
戒嚴年代的暴雨
鄭南榕出生於1947年,那是台灣歷史上最動盪的時刻之一——二二八事件爆發,政治清洗與省籍衝突撕裂社會。他自稱「外省人第二代,台灣人第一代」,在這樣的背景下,他選擇站在自由與本土認同的一方。
在戒嚴統治下,言論受限、思想被箝制。鄭南榕不願屈服於體制的壓力,甚至拒絕修習「國父思想」課程,寧可放棄台大畢業證書。他的堅持,從年輕時就已開始。
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堅持
1984年,他創辦《自由時代周刊》,以「百分之百言論自由」為宗旨,挑戰政府的言論審查。他揭露政治黑幕,推動民主改革,為台灣的未來發聲。
他不只是編輯,更是行動者。他發起519綠色行動,紀念二二八事件,推動台灣獨立。他甚至在雜誌上刊登《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》,公然挑戰國家體制。
當政府以「叛亂罪」名義欲拘提他時,他選擇以自焚抗爭。他說:「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,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。」這句話,成為台灣民主史上最震撼的吶喊。
溫柔的烈士
鄭南榕的堅強令人敬佩,但他的溫柔更令人動容。他深愛妻子葉菊蘭與女兒鄭竹梅,創辦雜誌的初衷之一,就是希望女兒能在更自由的環境中成長。
他對台灣的愛不是口號,而是深刻的情感。他曾說:「對台灣的愛可以銘刻在骨骼上,流淌在血液裡。」他的行動,是對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。
雨停之後的光芒
鄭南榕的自焚不是絕望,而是信念的極致。他用生命告訴世人:自由不是施捨,而是奮鬥來的。他的犧牲,喚醒了更多人對民主的渴望,也加速了台灣走向言論自由的腳步。
無情的大雨停了,擋不住是你的堅強和溫柔。
鄭南榕的生命,正是這句話的化身。
在雨停之後,我們看見了自由的曙光。而那道光,是他用生命點燃的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