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巴菲特語錄 10 最好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會帶來長期回報的事情上。

巴菲特語錄 10 最好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會帶來長期回報的事情上。

這句話簡直就是巴菲特精神的濃縮精華——巴菲特本人也曾說過:

「最好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會帶來長期回報的事情上。」
— 沃倫·巴菲特

這不只是投資上的忠告,更是一種生活哲學。巴菲特認為,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,而真正的智慧在於把時間投注在有價值、有積累效應的事物上。讓我們來拆解這句話的深意:


時間 ≠ 金錢,而是比金錢更珍貴的資產
金錢可以賺回來,但時間一旦流逝就永遠無法重來。巴菲特每天的行程極簡,專注閱讀與思考,因為他知道「高品質的時間」才是創造長期價值的關鍵。

長期回報不只是財務上的收益,更是人生的複利
無論是建立人脈、培養技能、還是投資健康,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積累。巴菲特的成功來自於對「複利效應」的深刻理解——不只是金錢的複利,更是智慧與選擇的複利。

避免「忙碌的陷阱」
他曾說:「忙碌不代表有生產力。」很多人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會議、短期炒作或社交媒體上,卻忽略了真正能改變人生的深度投入。


建立高效的時間管理策略,不只是讓你「做得更多」,而是讓你「做得更有價值」。以下是根據專業建議整理出的實用方法,幫助你掌控時間、提升效率:

1. 採用「時間箱法」
將一天劃分為多個「時間箱」,每個時間段專注完成一項任務。這能避免分心、提升專注力。
例如:上午 9:00–11:00 處理報告,11:00–11:30 回覆郵件。

2. 優先排序:使用「艾森豪矩陣」
將任務分為四類:重要且緊急、重要但不緊急、緊急但不重要、不重要也不緊急。
先處理「重要且緊急」的事,避免陷入忙碌卻低效的狀態。

3. 番茄工作法(Pomodoro Technique)
設定 25 分鐘專注工作 → 休息 5 分鐘 → 每完成 4 次循環,休息 20–30 分鐘。
這種節奏能提升專注力並減少疲勞。

4. 食蛙法:先做最困難的事
馬克·吐溫說:「如果你要吃一隻青蛙,最好一早就吃掉它。」
每天先處理最難、最重要的任務,避免拖延。

5. 每週回顧與規劃
每週花 30 分鐘回顧成果、調整目標,並規劃下一週的任務。這能讓你保持方向感,避免盲目忙碌。

6. 善用工具輔助
使用像是 Notion、Todoist、Google Calendar 等工具,幫助你視覺化任務、設定提醒、追蹤進度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梗圖成語:度日如年

「度日如年」真是一種沉重的感覺啊,彷彿時間被拉得無比漫長,日子過得像是在磨練耐心。

巴菲特語錄 28 買下我知道會成功的事物,然後把它持有一輩子。

這句話「買下我知道會成功的事物,然後把它持有一輩子」是巴菲特價值投資哲學的經典濃縮。他不只是買股票,更是買企業——而且是那些他深信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。

巴菲特語錄 27 不要嘗試預測短期市場波動,專注於長期的投資價值。

這句話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核心之一,也是他數十年來成功的關鍵。他一再強調: 市場短期是投票機,長期才是秤重機 ——也就是說,短期價格波動往往反映的是情緒與投機,而非企業的真實價值。

巴菲特語錄 23 成功的關鍵是找到能夠改變世界的好公司。

尋找那些 能夠深刻影響世界、推動人類進步的企業 。

巴菲特語錄 25 保持冷靜並專注於你了解的事物。

這句話「保持冷靜並專注於你了解的事物」完美體現了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核心: 能力圈(Circle of Competence) 。

巴菲特語錄 26 投資不是賭博,你應該在一個你完全了解的領域內進行。

這句話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精髓之一,強調了他所謂的「能力圈」(Circle of Competence)概念。他認為,投資不是靠運氣或直覺,而是建立在深度理解與理性判斷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