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巴菲特語錄 10 最好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會帶來長期回報的事情上。

巴菲特語錄 10 最好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會帶來長期回報的事情上。

這句話簡直就是巴菲特精神的濃縮精華——巴菲特本人也曾說過:

「最好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會帶來長期回報的事情上。」
— 沃倫·巴菲特

這不只是投資上的忠告,更是一種生活哲學。巴菲特認為,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,而真正的智慧在於把時間投注在有價值、有積累效應的事物上。讓我們來拆解這句話的深意:


時間 ≠ 金錢,而是比金錢更珍貴的資產
金錢可以賺回來,但時間一旦流逝就永遠無法重來。巴菲特每天的行程極簡,專注閱讀與思考,因為他知道「高品質的時間」才是創造長期價值的關鍵。

長期回報不只是財務上的收益,更是人生的複利
無論是建立人脈、培養技能、還是投資健康,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積累。巴菲特的成功來自於對「複利效應」的深刻理解——不只是金錢的複利,更是智慧與選擇的複利。

避免「忙碌的陷阱」
他曾說:「忙碌不代表有生產力。」很多人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會議、短期炒作或社交媒體上,卻忽略了真正能改變人生的深度投入。


建立高效的時間管理策略,不只是讓你「做得更多」,而是讓你「做得更有價值」。以下是根據專業建議整理出的實用方法,幫助你掌控時間、提升效率:

1. 採用「時間箱法」
將一天劃分為多個「時間箱」,每個時間段專注完成一項任務。這能避免分心、提升專注力。
例如:上午 9:00–11:00 處理報告,11:00–11:30 回覆郵件。

2. 優先排序:使用「艾森豪矩陣」
將任務分為四類:重要且緊急、重要但不緊急、緊急但不重要、不重要也不緊急。
先處理「重要且緊急」的事,避免陷入忙碌卻低效的狀態。

3. 番茄工作法(Pomodoro Technique)
設定 25 分鐘專注工作 → 休息 5 分鐘 → 每完成 4 次循環,休息 20–30 分鐘。
這種節奏能提升專注力並減少疲勞。

4. 食蛙法:先做最困難的事
馬克·吐溫說:「如果你要吃一隻青蛙,最好一早就吃掉它。」
每天先處理最難、最重要的任務,避免拖延。

5. 每週回顧與規劃
每週花 30 分鐘回顧成果、調整目標,並規劃下一週的任務。這能讓你保持方向感,避免盲目忙碌。

6. 善用工具輔助
使用像是 Notion、Todoist、Google Calendar 等工具,幫助你視覺化任務、設定提醒、追蹤進度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緩緩的妳,好優雅。

優雅是一種流動的美,像微風輕拂湖面,像夜空中靜靜閃爍的星辰。

脆弱的淚,敏感的疲憊,都是成長的寶貴。

成長的道路上,脆弱並不代表軟弱,敏感也不是負擔,而是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世界、更真誠地理解自己。願你的每一滴淚、每一份疲憊,都能成為你前行的光芒,讓你更堅定、更豐盈。

照片與思念一直都存在著

照片捕捉的是過往的瞬間,而思念則是不隨時間消逝的情感。每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,每份思念都是一段回憶,它們共同編織出人生的珍貴片段。

要批評別人之前,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。

批評別人前先審視自己,確實能讓人更謙遜,也能促使我們以更公平、更建設性的態度與他人交流。不過,人無完人,若等到自己完美無缺才評論別人,那可能永遠都不敢表達意見了。 重點或許在於如何提出批評——是出於善意、幫助別人成長,還是單純挑剔呢?如果能做到客觀、公正,同時心存善意,那麼批評就能成為促進進步的工具,而不是傷害人的武器。

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,孝順、行善

當我們談論「孝順」與「行善」,這兩者往往能夠透過一些具體的例子來展現出它們的重要性。以下是兩個真實的故事:

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,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。

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,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。這句話充滿智慧!成功固然重要,但真正有價值的人能夠影響世界、幫助他人,並留下深遠的影響。當你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價值,成功往往會自然地隨之而來。